第50章 老家门前那条路
周日回乡。午餐后,坐在厅里闲聊。忽然间狂风大作,屋前的白玉兰摇来晃去。父亲说,快要下暴雨了。看着低空穿梭的燕子,我心里想,下就下吧,平日居住在城市的高楼中,难得见着山乡雨景,正好感受感受呢。况且,炎炎夏日,有这么一场大雨,必定会带来一阵清凉。
要在以前,我可没如此坦然。一见山雨欲来,必然急忙收拾行装,赶着回城。这样想着,老家门前那条路不禁如幻灯片般浮现在眼前……
余生虽晚,但还是大略清楚故乡道路的变迁。故乡地居赣江之滨的一个小盆地,水路通达,陆路却很不方便。田间小道,山路弯弯,外出一趟颇费精力。大约在改革开放之初,故乡终于通上了公路,然而,这条在山间开挖出来的简易公路却只是延伸至故乡的边缘。记忆中,每到甘蔗成熟的季节,乡亲们总要小心翼翼地推着满载甘蔗的独轮车,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,一步步推向故乡山头的公路。那个时节,从早到晚,吱吱嘎嘎的声音响彻整个村庄,独轮车如同木牛流马,将一捆捆甘蔗运出山外。由于道路蜿蜒崎岖,稍不留神,有时连人带车一同陷入溪流、池塘或稻田里。乡亲们看着远在山头的公路直叹息:什么时候这公路可以修到家门口呢?
这样的期待等了近10年。20世纪80年代末,由于地处故乡下游的万安地段兴建江西省最大的水电站,乡亲们整体搬迁到了村庄对面的山腰上。在进行移民安置的同时,政府出资将公路延伸到了乡亲们的新居前。自此,世世代代在这方土地生活的人们,家门口终于通上了“马路”。四轮汽车开进来了,独轮车从此束之高阁,不再有用武之地。
公路是有了,然而,这仍然是一条简易的土路。故乡的泥土有个特点,有人概括为“天晴一块铜,下雨一包脓”。天晴的时候硬如铜板,且坑坑洼洼、尘土飞扬。如果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,驮西瓜之类就得分外小心,一不留神,西瓜就会震得四分五裂。古人说“衣锦还乡”,为着爱惜衣服鞋子,每次回乡的时候,我却特意要换上不那么珍惜的旧行头。
到了下雨天,麻烦就更大了,公路泥泞不堪,简直无从下脚。此时,“人骑车”往往成了“车骑人”,人们得一边仔细察看路况,一边谨小慎微地挪动脚步。有的人深恐把鞋子弄脏弄坏,甚至赤脚而行。印象中春节期间常常下雨,记得亲友们前来造访时,到家后的第一件事,常常是蹲在屋檐下拭擦鞋跟,或者提着鞋子找水洗脚,这样的“见面礼”真让人不好意思。如果有客人开着小车进来,则让人非常头痛。汽车通常会陷在某个地方,进退两难。于是,客人没到家,主人就得前往帮助推车,这样的差使我也不知道做过多少回。我们从家里提着稻草、木板甚至铁棍,竭尽全力将汽车一点一点移到稳当的地方。有了这样的经历,如果来客开车进来后忽然下雨,我们一般会很不礼貌地催促客人赶早回去。儿时读过一则关于句读的趣味故事,所谓“下雨天留客,天留,我不留”,这场景正好用得上。
“行路难,行路难”,时隔一千余年,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一长叹,也成了我的叹息。什么时候故乡能通上水泥路呢?我推断,一定有许多乡亲也如我这般企盼。新世纪之初的一个冬天,在外工作的我再度回到故乡时,惊异地发现,老家门前的沙土公路已脱胎换骨,变成了水泥路面。而且,先前被父亲称为“盲肠”的公路,已拓展成了环村公路。目睹宽阔而坚实的大道,我的内心充满着无比的喜悦。
人们常说,一滴水能见到太阳的光辉。我想,老家门前的那条路,足以见证共和国的发展历程。正是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旗指引下,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平坦,越走越宽敞。
喜欢江南之南请大家收藏:(m.jjwwx.com)江南之南九九文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